隱私權聲明
本公司關心使用者隱私權與個人資訊,並遵守本公司的網站隱私政策,使用者若有任何問題,可以參考本公司的「網站隱私政策」,或利用電子郵件或連絡電話詢問本公司.
2021
03
12

[轉載] 連臉書、推特都想分杯羹!「時間黑洞」Clubhouse適合抖內或訂閱制嗎,聲音社交下一步是什麼?

關鍵字:程式設計專案開發網路行銷APP開發設計

Clubhouse背後的其一投資者,是知名創投Andreessen Horowitz(a16z),他們先前曾表示,正因為2020年疫情爆發,才給了「聲音社交」大放異采的機會:社交需求並未停歇,當人們時間變多了,會需要一個虛擬的聚會「場域」。聲音,無非更快速、更直接。

但是,Clubhouse的崛起絕非單一現象,業界似乎相當看好,紛紛開始模仿複製。

身為台灣早期使用者行列之一的名人麻吉大哥黃立成,已經表示要打造一個類似的平台;本土 Podcast平台SoundOn搶在農曆年前,在自家App中已經推出一模一樣的功能;就連 Twitter、Facebook 這些「社交大佬」們,也開始計畫打造類似的產品⋯⋯

SoundOn年前搶當「台灣第一追隨者」,潘杰賢親自出面解釋抄襲疑慮

2月9日,在小年夜的前一天, SoundOn正式在自家播放器中推出了「SoundClub」功能,功能不僅被放在界面最中間的位置,連App logo都從「SoundOn」變成「SoundClub」。

在17 LIVE 共同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潘杰賢的個人基金Turn Capital及新加坡投資顧問公司Kollective Ventures收購 SoundOn後,如今已是老闆的潘杰賢,還親自在臉書社團「Clubhouse台灣之友會」上貼文發送SoundClub邀請碼。

但是打開實際使用該功能,SoundClub無論是介面、設計幾乎像是「簡易版」的Clubhouse,面對這樣的「抄襲」指控,潘杰賢還親自在Clubhouse上出面解釋。

SoundOn向《數位時代》透露,還是有不少創作者想發聲、想做內容,但卻沒有能力,或是不想花費更多生產成本。而開一個房間,不像開一個Podcast節目需要前期腳本、錄製、後期剪輯一系列的操作,只要夠有料、談資夠充足並「hold」得住主持工作、隨開隨播即卡。

以SoundOn的角度出發,是把聲音內容,擴展到「聲音社交」,出發點其實也和Facebook和Twitter不同。

第一,Podcast 節目極度缺乏創作者和聽眾的互動。

這一直都是Podcast的痛點。聆聽Podcast節目,幾乎都是聽眾單向接收,若想要回饋、分享意見,目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節目評價中留言,但在最多人留言的Apple Podcast上,創作者又不能直接回覆,只能蒐集問題後至節目中統一回答,互動相當不直接,又有斷層。

現在常見的解決方法,則是透過其他社群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Telegram和聽眾互動,如股癌、百齡果、台通這類「頂流」節目創作者,或是占星老師唐綺陽、歌手9m88等本身就有名氣的人,經營社群相對容易。但對於中小型創作者來說,這種跨社群互動相當困難,因此Podcast業者都在找方法解決,像在Podcast 播放器中串連語音社交功能,就是解法之一。

 

第二點,則是給更多創作者「無痛」生產內容的機會。

雖然官方明確表示,自家的「SoundClub」功能不僅僅如此,將和更多既有創作者、內容、功能、機制結合,但搶做追隨Clubhouse的「台灣第一家」業者,舉動已賺到關注度及討論聲量。

已是「社群大佬」的Twitter、Facebook,為何也要模仿Clubhouse?

跑最快的是Twitter。2020年12月,Twitter開始測試和Clubhouse雷同的「Spaces」的功能,藉由在2015年收購的影片串流平台 Periscope技術,目前正在進行測試,最多可以讓10個人一起在線聊天,然而,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傳聞Facebook也將推出類似Clubhouse的產品、與其競爭,但目前還在非常早的開發階段。

Facebook執行長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不僅在自己舉辦的脫口秀節目中表達對Clubhouse的興趣,他自己也早已有Clubhouse的帳號,甚至已經開過訪談房間。

 

已是「社群大佬」的他們,為何也要搶進?

 

在時間破碎的年代裡,大眾的網路社交似乎從Twitter、Facebook的「文字」,發展到Instagram 的「圖文」,直至如今的「語音社交」。

全球最大傳播集團WPP旗下的行銷機構偉門·湯遜(Wunderman)在一份2020年的報告中提到了「Sonic Branding」(聲波品牌)一詞,報告指出人類大腦處理視覺訊息需要0.25秒,但處理聽覺訊息只需要0.05秒,不僅反應/接收速度更快,聲音也更有「溫度」、「陪伴感」。

不只是趨勢改變,當越來越多聲音社交平台問世,一場時間爭奪戰在所難免。

「Clubhouse的確滿足現代人在行動裝置與內容社群互動上一部分的好奇,這幾天常常有人說它是『時間黑洞』,因為各種即時內容,各種創作的不確定性,讓你不知不覺會花了很多時間在上面。」KKBOX音樂事業群總經理黃嘉宏在Podcast節目《傑哥行銷 Club》中提到。

相信喜歡Clubhouse的用戶都深有體會,當你花費大把時間在Clubhouse上,使用其他社群平台的時間也大幅減少。對社群大佬們來說,或許認為與其用戶時間被分食,不如自己也做各種不同屬性、載體的社交平台,只要用戶最終都綁定在自己的平台上就好。

包含過去的RC 語音(RaidCall)、聲音交友軟體 Goognight⋯⋯聲音社交早已存在,只是時代背景不同,隨著台灣Podcast爆發,大眾對「聲音」這種內容載體再度反應熱烈;隨著國外疫情肆虐,需要有溫度、感官體驗直接/自然的虛擬場域來社交,Clubhouse已掀起無法阻擋的風潮。

只是,它的商業模式是什麼,仍不明朗。

 

Clubhouse官方先前表示,未來將以「creator first」(創作者優先)開發商業模式,或許會有機會推出「門票」、「訂閱制」、「打賞」等各種變現手段,讓更多創作者、KOL 願意留在平台上。無論如何,不管他們下一步究竟是什麼,這間爆紅公司的未來,將對聲音社交熱潮帶來指標意義。

你可能有興趣的作品案例
傑立資訊傑立資訊事業有限公司
Powered by AWS Cloud Computing

電話:(02)2739-9096 | 傳真:(02)2739-6637 | 客服:[email protected] | 臺北市信義區和平東路3段257號6樓map

© 2019 傑立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隱私政策

線上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