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百貨週年慶還未結束,電商雙 11 購物節又來搶消費者的荷包;只不過,購物原本是紓壓的活動,如果在購物的過程中遇上詐騙,那麼體驗就不再那麼美好。針對今年的雙 11 購物節,資安廠商趨勢科技就提供了 3 秘訣,教你如合安心網購。
未來現金會被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取代嗎?中國在今年五月,宣布要推出「數位人民幣」,近期也要在深圳展開測試,官方還發出1,000萬元的數位貨幣紅包,要吸引民眾跟商家使用,成為今年金融科技領域熱門話題,各國央行也備感壓力,紛紛開始研究發行數位貨幣的可行性。
Facebook 在 12 日推出了新的支付工具 ── Facebook Pay。未來不管是付款、捐款、購票、課金,用戶都可以直接在 FB、IG、Messenger、WhatsApp 等平台中完成手續。
電子支付越來越盛行,現在我們只需要一機在手,便可以輕鬆地解決外出消費的問題,而配合社交網站和通訊工具的支付服務,更加便利了我們的資金流通性。
台灣大多數企業都很重視社群傳播,原因無非是社群的擴散性比其他管道來得高。因此,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許多品牌就會把廣告操作重心放在社群平台上。
然而,除了社群外,其實也不能忽略搜尋的重要性,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舉個例子,今天如果想要買手機,你可能會選擇哪種方式?
(1)上網搜尋資訊
(2)在社群平台上詢問朋友。
你只會選擇其一嗎?當然不會! 如果從過去的數位行銷來看,消費者走到第一步就會進入購買階段了,但隨著社群平台興起,現代人還會再把他的搜尋結果貼在社群詢問其他人意見。
5G網路浪潮已經來襲,當「萬物互聯」遇上AI、VR等新興技術,將如何改變你我熟知的電商模式?
每一次行動通訊技術的升級,都會帶來革命性的迭代。從過去的3G到4G,到現在即將邁入5G,超高速、低延遲、廣連結的特性,讓5G成為影響未來所有商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對網路世界而言,1.0的網路是機器跟機器互連,接著行動網路出現進化到2.0版,也就是人跟人互連,到5G時代下的3.0網路革命為 「萬物互聯」。每一次革命伴隨可連接的點更多,市場規模也變更大。
根據工研院產業研究中心(IEK)預估,2020到2025年,全球5G網路人口覆蓋率將從8%成長到34%,用戶數將達11億。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印度、印尼等成長最快的亞洲市場,一款在西方名不見經傳的行動瀏覽器、中國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UC瀏覽器,市占率已超越Google Chrome。用戶說,UC瀏覽器在低階智慧手機占主導地位和行動網路不穩定的國家表現更好
每年都會在人類消費史上創下紀錄的雙 11 又來了!今年是第九次雙十一,在去年馬雲就已經打出了線上線下互相打通的「新零售」響亮口號,今年在中國總共超過 10 萬家門市在雙十一加入了新零售行列,不管線上消費線下現提、線下使用線上紅利等通通都適用。甚至更多線下店今年導入了智慧試衣鏡、AR 試妝、雲端貨架等服務。
今年「開場 1 分鐘,產生 383 萬張物流訂單」、「每秒支付峰值高達 25.6 萬筆,較去年高出 2.1 倍」,能實踐如此巨大交易資訊量,這次阿里巴巴祭出了幾項關鍵措施來支撐 IT 基礎設施…
關鍵字:電子商務、電子、數位、會員、客戶、電商、行銷、工具、關鍵、方案、廣告、Amazon
平台提供的行銷資源外,活用所有可得的數據,運用自身加乘平台大數據找到潛力客戶、分層行銷,因新會員、舊會員或回購會員不能一概而論,針對不同會員,提供精準的優惠或商品推薦,創造更好的購物體驗,才能擴大你的集客力。
老牌杏一醫療4年前大膽決定自建物流中心供貨,但一開始出貨緩慢,最快3天才到貨,導致門市容易缺貨,如何透過IT來縮短出貨時間,成為杏一IT的大挑戰,怎麼克服?
無人商店的興起,表面上是人力被取代的議題,但後面真正的決戰點,其實是新科技所帶動的零售服務業平台系統整合能力,誰才是下一個平台霸主?無人店的興起,表面上是人力被取代的議題,但後面真正的決戰點,其實是新科技所帶動的零售服務業平台系統整合能力。
Facebook 一直以來都想把資訊流介面打造成購物場所,過去也一直嘗試「社群電商」的路線但表現平平,現在他們推出新廣告格式「精選欄 (Collection)」,要讓消費者邊滑邊買!
關鍵字:電商、電子商務、周年慶、活動、營收、績效、媒體、採購、設計、人力、廣告、網路、規格、素材
每年接近年底,從事電商最期待的就是周年慶活動的營收績效,優秀的營收績效背後,往往需要付出許多的代價如:媒體採購、設計人力、廣告代操,這些成本的背後其實要做好更多的準備,才能讓這些付出在活動網站上化為收入,而不是因為沒有做好準備造成網站掛點、消費者看不見網站就轉跳別家電商購物還順便跟朋友說某某電商網站很爛都進不去,不僅浪費了活動預算,甚至賠上品牌商譽這樣慘痛的代價。
Appier 公佈 2016上半年台灣跨螢使用者行為報告,從Appier內部一兆筆、橫跨亞洲十一個市場的數據,剖析潛藏在台灣與亞洲消費者跨螢使用行為中的洞察。報告發現,亞洲各國正全力加速邁向多螢世代,而台灣成熟的跨螢使用態勢已讓它躍升成為亞洲前三大市場,另外有四成五(45%)使用者擁有四個以上裝置,相當於每兩個台灣多螢使用者就有一人使用四個裝置,大幅超越亞洲的31%平均佔比。隨著四螢時代來臨,如何串連起消費者在不同螢幕上的跨螢足跡已成為行銷人員最大的挑戰。
上網購物不稀奇,用VR購物可能更酷炫。淘寶造物節(22)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開幕,活動亮點之一,就是首度開放消費者體驗「Buy+」-阿里巴巴旗下VR實驗室所開發出的虛擬實境購物技術。
關鍵字:數位行銷專欄、行銷專欄、電子商務、電子豹、ecommerce
你是否曾經想過:已經邁入 2016 年了,社群行銷才是/這個時代的王道 ,誰會把行銷預算浪費在發送電子報上?根據 Convince and Convert統計,44% 的收件者每年都會因為促銷電子報而完成至少一次的購買行為。而這也代表了:在質量足夠的情況下,電子報有機會以極低的成本情況下,讓特定目標受眾完成購買行為。
關鍵字:網頁設計、RWD、響應式網頁設計、行動裝置、電子商務、數位行銷
由於現代人在一天當中會使用多種不同的裝置上網,有研究指出 40% 成年的網路使用者會從在一項裝置上開始瀏覽內容,最後又透過另一個裝置繼續完成活動。面對跨裝置的轉換行為日漸頻繁,Facebook 針對這個現象也開始提供廣告主使用者的跨裝置報表,讓廣告主了解行動裝置對達成廣告轉換的重要性;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實,跨裝置行為已成消費者的生活常態,甚至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模式的關鍵。
雖然網路購物是未來購物的趨勢;然而實體店面至今仍是購物主要管道之一,由此可見其實未來實體店面也將持續在購物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兩種全然不同的銷售管道,但事實上,這兩者在本質上的沒有太大的差異,同樣都將商品販售給「人」。因此,電子商務與實體通路的合作、相互借鏡,得以達成更好的行銷效果。
電子商務也迅速竄成人們偏好的購物方式。事實上,根據 UPS 的調查,百分之七十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比較喜歡在網路上跟自己喜歡的賣家買東西。
然而,創造電子商務並不是成功的保證,藝術電子商務網站 UGallery 的執行長 Stephen Tanenbaum 以在他自己公司的八年經驗,要傳授一些成功電子商務應該避免的錯誤。
關鍵字:亞馬遜、Amazon、推特、TwitterEC、電子商務
美國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Amazon)與社群網推特(Twitter)宣布結盟,將共同推展一種新型態推文購物服務,希望藉以免除切換應用程式所造成的不便利性。
行動電子商務是未來趨勢,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行動商務APP究竟該怎麼設計,才能讓使用者用得輕鬆愉快,同時提高實際購買率呢?行動APP開發商Appsquare提供了兩大要點。
關鍵字:亞馬遜、電子商務、線上購物、data mining、資料分析、Amazon
美國零售巨擘亞馬遜(Amazon)太懂你的心了,甚至在你還沒按下「購買」鍵之前,他們就能洞燭機先,先一步送出你想要的貨物。美國媒體報導,亞馬遜去年十二月取得一種「先送貨後收訂」的專利,希望大幅縮短送貨時間,鼓勵消費者多用網路,少光顧實體商店。
電話:(02)2739-9096 | 傳真:(02)2739-6637 | 客服:[email protected] | 臺北市信義區和平東路3段257號6樓map
© 2019 傑立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